最近,国内不少媒体都转发了消息,说俄罗斯副总理曼图罗夫曾公开对记者透露,打算向中国供应高端的复合材料机翼和航空发动机。由于早些年国内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发动机,这事在外头引起了各种议论,但实际上来看,这几乎不太可能成真。
▲这回俄罗斯是真的想购买发动机啦。
之前,在军用发动机方面,国内对俄罗斯的依赖确实挺大,不过随着国产航发技术的成熟,这种局面已经改变了。中航工业曾经每年都要进口上百台的AL-31F,现在已经完全被国产涡扇-10取代。当涡扇-10B得到巴基斯坦空军认可,随歼-10CE参加南亚作战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大家也都没有再怀疑它的性能。运-20和轰-6K原本是大量使用D-30KP2发动机的型号,现在涡扇-20也替代了这些旧的发动机。即使在曾经屹立不倒的俄制直升机用重型涡轴发动机,也因为追不上技术发展,被逐步淘汰了。
歼-10系列直到后期才换装了国产涡扇-10跑道的喷气发动机。
因为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应用领域比较隐秘,所以受到的政治限制其实没那么多,比如巴基斯坦装备的大量“枭龙”,甚至还能搭载邻国印度的盟友俄罗斯制造的RD-93发动机,生产企业还会根据巴基斯坦的需求不断升级改良。不过,在民用飞机市场,欧美国家一直牢牢占据优势,若C929按照俄罗斯的建议搭载PD-2635系列发动机,基本上就意味着放弃了除国内之外的其他市场,这和商飞走向世界、跟波音和空客竞争的目标完全不同。理论上讲,这对开拓俄罗斯市场是个好消息,但考虑到俄罗斯航空工业还没有完全崩溃,内部市场又特别重视,实际操作还得打个问号。
▲用RD-93发动机,不少国家可能会觉得这“枭龙”飞得不够“洋气”,这可就成了出口路上的一大绊脚石。
第二个问题就是,PD-2635目前根本还不成熟。俄罗斯新一代民航发动机开始于MC-21运输机项目,这款飞机是在欧俄关系热络时期研制出来的,按西方技术标准设计,带动了PD-14发动机的出现。不过呢,整机性能不太理想,导致MC-21的出口效果很差,连俄罗斯的民航公司也是在2022年欧美开始制裁之后,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买点货,但到现在服役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不够大的市场,让俄罗斯航空工业对推26吨推力的PD-26,甚至最大推力35吨的PD-35,也就没啥动力去推动,毕竟在没有相关机场项目配套的情况下,投入那么多资源也不划算。
▲俄罗斯在先进航空发动机领域,搞了不少半成品项目,基础打得还是挺扎实的。
直说吧,所谓给中国提供重型民航发动机,其实跟去年珠海航展上,俄罗斯推销的177S军用航发用在歼-20身上的事差不多——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这块,确实还有点底子,但资源和市场不足以把这点优势发挥出来,所以就想找个用机空间、研发资金和市场需求的买家,好借机在几乎不用自己花多少钱的情况下面,赚取多年的利益。这算是找冤大头的话可能有点夸张,但要说是借鸡生蛋,倒也不离谱。
在涡扇-15基本搞定、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俄罗斯还在积极推销那带着点过渡性质的117S发动机。
说实话,早几年国内整体技术水平不咋地的时候,确实也试过类似的路线,但大多都是在成熟技术基础上升级的,比如歼-10B用的AL-31FN或者S-300PMU2防空系统。像PD-2635这种全新研发的设备,由于技术难度挺大、研发成本高、时间又长,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没人会考虑用在国内。现在国产发动机水平已经赶上全球前列,军用战斗机领域跟俄罗斯比也不差,而且发动机产业想做大做强,核心还得靠大项目来培养人才、完善体系,根本不太可能转头就用俄罗斯的航发。
民航客机业对于中航工业的发展可说是至关重要嘛,俄罗斯那边的建议,来得稍微有点晚了,也算是比不上它的实力优势。
就算经过俄乌战争的考验,俄国似乎还没有彻底了解自己在军事技术上的真实水平。其实,他们的想法和不久前特朗普威胁中国断绝民用航空发动机供应时的认知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先进发动机不值一提,只有依靠充足的外部供给才能活下去,时间终究会揭示谁对谁错。
炒股配资合法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